中国首条单晶纳米铜智能加工生产线昨天在温州平阳投产。据报,这标志着芯片制造关键材料——单晶纳米铜实现中国国产化量产。
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报道,单晶纳米铜,成品直径为13微米,约为头发丝十分之一细,是集成电路半导体封装的关键材料。以往中国的半导体关键材料大部分来自进口,且原材料是贵金属金或者银,价格昂贵,成为制约中国芯片生产的“卡脖子”难题之一。
报道称,这次单晶纳米铜的技术突破,在中国实现了用铜基新材料替代其他贵金属,大幅降低成本,价格较国外同类产品降低近五成。
报道也指出,这个原材料主要应用在通信、汽车领域以及医疗和工控领域的芯片上。目前平阳生产基地年产能为500万卷轴,达产后将满足中国相关行业约10%的使用需求。
一手抓招引 一手促投产 温州百亿元项目一年内拿地投产
投资120亿元兴建的正威(平阳)长三角电子信息产业中心项目开工仪式
当年拿地、当年开工、当年竣工、当年投产。10月2日,总投资120亿元的正威(平阳)长三角电子信息产业中心项目一期投产,创造了重大产业项目落地的“温州速度”。
当天,正威(平阳)项目常务副总裁马奇带记者参观了全自动生产线。在12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内,一根根铜杆被加工成铜丝。“这叫单晶纳米铜,直径大约是头发的十分之一。”马奇告诉记者,单晶纳米铜是半导体封装的关键材料,以前市场被国外产品垄断。平阳生产线的落地,标志着国产化量产实现,市场售价一下子降低近五成。
温州市委常委、组织部长杨胜杰在讲话
在温州强势推进谋大招强“一号工程”的热潮下,百亿元产业项目遍地开花。3天前,总投资102亿元的国际云软件生态平台总部项目在龙湾签约,这已是今年落户龙湾的第三个超百亿元项目;在瑞安,总投资118亿元的高性能可降解新材料项目、百亿元级温泉项目先后落地。
正威(平阳)长三角电子信息产业中心开工仪式上项目负责人发言
一手抓招引,一手促投产。为让“规划图”在最短时间内成为“实景图”,温州实施项目的信息化闭环管理,加速大项目落地。国际云软件生态平台总部项目签约前,龙湾区就组建了工作专班,服务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。
一个个大项目跑出了“加速度”。今年1月至8月,温州亿元以上单体制造业项目签约259个,已开工建设129个,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1%;已谋划超百亿元产业项目30个,其中签约落地14个,其余项目正加速推进。(浙江日报记者 甘凌峰 应忠彭 张银燕 共享联盟平阳站 蔡玲珑)
揭牌仪式上,县长黄慧为县首席科学顾问朱美芳院士授牌,正威集团代表于涛与朱美芳院士团队代表叶长怀进行签约。
台媒:大陆晶片生产关键性原材料量产 卡脖子难题重大突破
中国大陆晶片制造关键材料——单晶奈米铜——实现国产化量产,在解决晶片技术「卡脖子」又有重要斩获。 (图/央视)
在众多晶片关键技术遭西方国家抵制后,解决尖端技术「卡脖子」问题成为大陆产业发展重点。大陆官方媒体报导说,最近大陆晶片制造关键材料——单晶奈米铜——实现国产化量产,在解决晶片技术「卡脖子」又有突破性的重要斩获。
据《央视新闻》报导,近日大陆首条单晶奈米铜智慧加工生产线在温州平阳投产,这标志着晶片制造关键材料「单晶奈米铜」实现国产化量产。
报导说,单晶奈米铜,成品直径为13微米,约为头发丝十分之一细,是积体电路半导体封装的关键材料。以往大陆半导体关键材料大部分来自进口,且原材料是贵金属金或者银,价格昂贵,成为制约中国晶片生产的「卡脖子」难题之一。
这次单晶奈米铜的技术突破,在内地实现了用铜基新材料替代其他贵金属,大幅降低成本,价格较国外同类产品降低近5成。
报导还说,这种原材料主要应用在通讯、汽车领域以及医疗和工控领域的晶片上。目前平阳生产基地年产能为500万卷轴,达产后将满足内地相关行业约10%的使用需求,为中国积体电路「打破封锁、代替进口」的目标贡献力量。
美国对中国实施晶片等关键技术产品的贸易禁令后,中共官方多次强调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,增强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,解决关键核心技术「卡脖子」问题。同时为此斥资加强扶植半导体产业,并列入「十四五」规划。